|
◎译 名 战舰波将金号
◎片 名 Battleship Potemkin
◎年 代 1925
◎国 家 前苏联
◎类 别 剧情
◎语 言 俄语
◎字 幕 中文
◎IMDB评分 8.0/10 (11,364 votes)
◎IMDB链接 http://www.imdb.com/title/tt0015648
◎文件格式 X264 + AAC
◎视频尺寸 640 x 480
◎文件大小 1CD 1 X 49 X 15M
◎片 长 01:09:00
◎导 演 谢尔盖·爱森斯坦 Sergei Eisenstein
格里高力·阿莱克桑德夫 Grigori Aleksandrov
◎主 演 亚历山大·安东诺夫 Aleksandr Antonov .....Grigory Vakulinchuk, Bolshevik Sailor
Vladimir Barsky .....Commander Golikov
格里高力·阿莱克桑德夫 Grigori Aleksandrov .....Chief Officer Giliarovsky
Ivan Bobrov .....Young Sailor, ***ed while sleeping (as I. Bobrov)
Mikhail Gomorov .....Militant Sailor
Aleksandr Levshin .....Petty Officer
N. Poltavseva .....Woman With Pince-nez
Konstantin Feldman .....Student Agitator
Prokopenko .....Mother Carrying Wounded Boy
A. Glauberman .....Wounded Boy
Beatrice Vitoldi .....Woman With Baby Carriage
Brodsky .....Student
Julia Eisenstein .....Woman With Food for Sailors
谢尔盖·爱森斯坦 Sergei Eisenstein .....Odessa Citizen
Andrei Fajt .....Recruit (as A. Fait)
Korobei .....Legless Veteran
Marusov .....Officer
Protopopov .....Old Man
Repnikova .....Woman on the Steps
Vladimir Uralsky
Zerenin .....Student
Aleksanteri Ahola-Valo .....Extra (uncredited)
◎简 介
这部默片经典作品是电影史上划时代的巨献,最能表现前苏联电影大师谢尔盖·爱森斯坦的蒙太奇艺术精义。内容描述在1905年发生于波坦金号战舰上的一次哗变,该舰原是帝俄海军的骄傲,但一连数月伙食太差,肉都长满了蛆,水兵因抱怨伙食而遭军官击毙,由此引发叛变。军舰开到奥德萨石阶接受人民的食物补给,但步兵赶到镇压,发生了阶梯上的大屠杀。这段高潮是影史上最著名的场面之一,镜头剪接精准,母亲眼看婴儿车滚下石阶的一段尤为代表作。后《铁面无私》的火车站枪战场面就是模仿本段而来。
谢尔盖·爱森斯坦这部为纪念1905年革命20周年而拍摄的献礼影片由五大部分组成。一、“人与蛆”描写战舰上水兵的艰苦生活和所受的非人待遇。生蛆的牛肉使士兵群情激愤,成为起义的导火索。二、“后甲板上的悲剧”,表现起义的水兵受到军官的镇压。指挥官下令枪杀叛乱者,神甫来祈祷。行刑队拒绝开枪。起义者拿起武器,把军官和军医丢入大海。起义带头人,中士华库林楚克被大副打伤,坠海牺牲。三、“以血还血”,表现敖德萨革命群众看到用汽艇载到岸上的华库林楚克的尸体,义愤填膺,纷纷声援起义水兵。四、“敖德萨阶梯”,表现人群在石阶上向水兵致意,沙皇军队赶来向手无寸铁的市民开枪射击,血肉横飞,舰上水兵向总参谋部开炮,轰毁正门。连门前的石狮也似乎腾越而起。五、“战斗准备”,表现远处驶来海军舰队水兵们作好战斗准备。沙皇海军舰队的士兵拒绝向自己的兄弟开炮,波将金号战舰上红旗飘扬,驶向大海……
影片评论:
一部问世以来一直被奉为经典之作的影片。本片曾在美国电影评论会评选,自1909年以来的4部最伟大的影片中名列第三,比利时评选的电影诞生以来12部最佳影片中名列第一。影史经典鉅作。不像其他俗气的战争电影,本片虽然是默片且已经七十多年了,但再度观看仍然深深震撼每个观眾的心!Edmund Meisel 和 Nikolai Kryukov 所谱写的配乐相当了不起!奥德萨石阶的片段,已成为电影最有名的片段、电影系学生必研究的电影手法。
直到今天,爱森斯坦的《波坦金战舰》仍被视为苏联蒙太奇理论的经典代表,在影像和声音的冲击辩证中,《战舰波将金号》更成为探索爱森斯坦形式美学的重要指标。
蒙太奇(Montage),字面解释为“剪接”之意,然而就本质而言,蒙太奇是指电影创作过程中处理时间和空间的艺术手法。1920年代以维尔托夫(Dziga Vertov)、库列雪夫(Lev Kuleshov)、普多夫金(Vserolod Pudovkin)、爱森斯坦等苏联导演掀起的蒙太奇艺术风潮,即是针对电影剪接的一系列影像实验,也从此让电影脱离固定的、线性的叙事,开展了纯粹影像艺术的形式探索。其中,爱森斯坦所提出的“撞击理论”——将电影视为一个有机体,透过每个单一、无意义的镜头组合,自然撞击、彼此冲击而形成新的意义——更被视为蒙太奇理论的精髓。
1925年完成的《波坦金战舰》是爱森斯坦的第二部作品,拍摄之初,原本是为了再现并宣扬1905年苏维埃工人革命的始末及理念,但爱森斯坦却将影片浓缩为波将金战舰的反叛及与沙皇军队的对抗上,奠基于五幕剧的古典戏剧结构之上,成就了这部蒙太奇美学的经典之作。
《波坦金战舰》的成功不仅在于爱森斯坦蒙太奇理念的完整呈现,片中丰富的影像元素、隐喻、母题串联、纯粹音乐性的形式建构、以及形式概念的辩证思考,即使百年后的今天,本片仍具有无法超越的艺术价值,或许就像片中那只运用蒙太奇手法而站起的石狮,影史地位永远屹立不摇。 |
|